不识自家
佚名〔未知〕
曩有愚者,常于户外县履为志。履日出门,及午,忽暴雨。其妻收履。至薄暮,愚者归,不见履,讶曰:“之家徙乎?”徘徊不进。妻见而怪之,曰:“是汝家,何不入?”愚者曰:“毋履,非之室。”妻曰:“汝何以不识之?”愚者审视之,乃悟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从前有个愚蠢的人,经常在门外悬挂鞋子作为标志。一天他出门,到了中午,忽然下起暴雨。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。到了接近傍晚的时候,他回到家,他没有看见鞋子,惊讶地问:“我家搬走了吗?”他一直在门外徘徊不进去。他的妻子看见了,奇怪地说:“这是你的家,为什么不进屋呢?”愚蠢的人说:“门口没有挂鞋子,这就不是我家。”妻子说:“你难道不认识我了?”愚蠢的人仔细察看了他的妻子,这才恍然大悟。
注释
曩:从前。
县:悬挂。
履:鞋。
志:标记。
及:等到。
暴:又猛又急的,大
薄暮:临近傍晚。薄:临近
简析
这篇文章以寓言的形式,揭示了人们有时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,而忽视事物本质的道理。愚者以户外悬挂的鞋子作为家的标志,当鞋子被收起后,他便因看不见这一标志而怀疑家已搬迁,甚至徘徊不敢进门。这则故事幽默地讽刺了那些只凭表面现象判断事物,而不去深入思考或验证真相的人,启示人们做事情不要相信教条,墨守成规;而要灵活多变、善于变通。
蛇衔草
佚名〔未知〕
曩有田父耕地,值见创蛇在焉。顷之,有一蛇衔草着伤口上,竟日创蛇走。田父取其余叶治创,皆验。本不知草名,乡人因以蛇衔名之。古人云:蛇衔草能续已断之指如故,非妄言也。
鉴真东渡日本
佚名〔未知〕
唐高僧鉴真,本姓淳于,扬州江阳人,年十四出家为僧。稍长,遍游长安、洛阳,寻问名师,专研戒律。唐天宝元年,应日僧普照辈延,东渡日本。然东海风骤浪高,或船覆,或粮匮,或失向,历十二载,五渡未成。其时僧目盲,唯志不渝。天宝十二载,竟至日,翌年于奈良东建戒台,授戒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