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南康望湖亭

苏轼 苏轼〔宋代〕

八月渡长湖,萧条万象疏。
秋风片帆急,暮蔼一山孤。
许国心犹在,康时术已虚。
岷峨家万里,投老得归无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八月里乘船渡过鄱阳,见到万物景象都呈现出萧条零落的样子。
劲急的秋风下,单舟扬帆急驶;淡淡的暮气中,孤山独峙。
报国之志犹存,救时之策已成空。
岷峨故乡越来越远已是万里之遥,临老能否归去?

注释
南康:宋南康军,治所在今江西星子。望湖亭:在星子南吴城山上。
八月:宋哲宗绍圣元年(1094)八月。
长湖:指彭蠡湖,即今江西鄱阳湖,其形南北狭长。
“萧条”句:意谓所见自然界各种景物都呈现出萧条零落的样子。
一山孤:指鄱阳湖中的大孤山。
许国:以身许国,为国效力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自从元祐四年(1089)离开朝廷,虽然高太后颇看重苏轼,一再召他还朝,但由于旧党的排挤构陷,使他不能久留,每次都是很快就请求外放,几经起落,辗转朝野,他不禁以“团团如磨牛”的诗句自嘲。然而这还不算什么大的磨难,到了元祐八年(1093),高太后逝世,哲宗开始亲政,苏轼的灾厄又一次降临了。哲宗此时才十八岁,年少气盛而不谙世事。他也许以往一直不满于祖母的威压,在章惇、吕惠卿等人别有用心的怂恿操纵之下,有心和守旧的祖母对着干,偏要把被废的新法全盘恢复。章、吕等人东山再起,大权在握,开始打击报复元祐旧党。苏轼本来受到旧党猜疑排斥,但是此番新党执政,因苏轼曾经批评过新法,又在旧党执政时期得到过擢升,便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这首诗的首联写诗人南康登望湖亭眺望,先入目是万象萧条的一派衰秋之大景;颔联写到秋风紧急,吹饱了船帆,暮霭沉沉,笼罩着一座孤零零的山头;后两联发慨叹,颈联说的真情,尾联却是发的牢骚,借秋天的景色,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;全诗通篇笼罩着一股愁云惨雾,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的志趣,通过沉郁颓丧的情绪的烘托,得到充分表现。

  八月秋高,苏轼南下,舟渡长湖,在南康登望湖亭眺望。先入目是万象萧条的一派衰秋之大景;再细看,就见到秋风紧急,吹饱了船帆,暮霭沉沉,笼罩着一座孤零零的山头。这种萧疏的秋景,和他万里投荒的心境,已经融化为一,读者也不知是秋色触发了他的愁思,还是他的心头的寒风吹饱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南康望湖亭》是一首五言律诗。诗的首联写诗人南康登望湖亭眺望,先入目是万象萧条的一派衰秋之大景;颔联写到秋风紧急,吹饱了船帆,暮霭沉沉,笼罩着一座孤零零的山头;后两联发慨叹,颈联说的真情,尾联却是发的牢骚,借秋天的景色,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。全诗通篇笼罩着一股愁云惨雾,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志趣,通过沉郁颓丧的情绪的烘托,得到充分表现。

苏轼

苏轼

苏轼,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字子瞻、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汉族,眉州眉山(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历史治水名人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三人并称“三苏”。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。文纵横恣肆;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善书,“宋四家”之一;擅长文人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与韩愈、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作品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《潇湘竹石图卷》《古木怪石图卷》等。 3785篇诗文  4820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菩萨蛮·半烟半雨溪桥畔

黄庭坚 黄庭坚〔宋代〕

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,引八功德水作小港,其上垒石作桥,为集句云:“数间茅屋闲临水,窄衫短帽垂杨里。花是去年红,吹开一夜风。梢梢新月偃,午醉醒来晚。何物最关情,黄鹂三两声。”戏效荆公作。

半烟半雨溪桥畔,渔翁醉着无人唤。疏懒意何长,春风花草香。
江山如有待,此意陶潜解。问我去何之,君行到自知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水调歌头·隐括杜牧之齐山诗

朱熹 朱熹〔宋代〕

江水浸云影,鸿雁欲南飞。携壶结客何处?空翠渺烟霏。尘世难逢一笑,况有紫萸黄菊,堪插满头归。风景今朝是,身世昔人非。
酬佳节,须酩酊,莫相违。人生如寄,何事辛苦怨斜晖。无尽今来古往,多少春花秋月,那更有危机。与问牛山客,何必独沾衣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横塘

范成大 范成大〔宋代〕

南浦春来绿一川,石桥朱塔两依然。
年年送客横塘路,细雨垂杨系画船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