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蒿里行》 关东有义士,兴兵讨群凶。

关东有义士,兴兵讨群凶。

意思:关东的仗义之士,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。

出自作者[魏晋]曹操的《蒿里行》

全文创作背景

《蒿里行》的创作背景是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和军阀混战。具体来说,这首诗与曹操参与讨伐董卓的历史事件有关。公元189年,汉灵帝去世,朝廷大权落在宦官手中,引发了社会的混乱。董卓趁机带兵进京,控制了朝廷,废除了少帝刘辩,另立刘协为帝(即献帝)。这一行为引起了各地军阀的不满,他们纷纷起兵讨伐董卓。 作为其中的一员,曹操率领军队在荥阳迎战董卓的部将徐荣,但最终战败。此后,联军中的各路军阀因争夺势力和利益而分裂,相互混战,社会陷入更加动荡的状态。 《蒿里行》这首诗,就是曹操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。它反映了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,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关东有义士,兴兵讨群凶。
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
军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。
势利使人争,嗣还自相戕。
淮南弟称号,刻玺於北方。
铠甲生虮虱,万姓以死亡。
白骨露於野,千里无鸡鸣。
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
作者介绍 曹操简介
曹操(155年-220年3月15日)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瞒,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。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,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。

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,后加封魏王,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。去世后谥号为武王。其子曹丕称帝后,追尊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

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,对内消灭二袁、吕布、刘表、马超、韩遂等割据势力,对外降服南匈奴、乌桓、鲜卑等,统一了中国北方,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,扩大屯田、兴修水利、奖励农桑、重视手工业、安置流亡人口、实行“租调制”,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、经济出现转机。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,政治渐见清明,经济逐步恢复,阶级压迫稍有减轻,社会风气有所好转。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。

曹操精兵法,善诗歌,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,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;散文亦清峻整洁,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,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鲁迅评价其为“改造文章的祖师”。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,唐朝张怀瓘在《书断》将曹操的章草评为“妙品”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关东

    读音:guān dōng

    繁体字:關東

    英语:Northeast; east of Shanhaiguan

    意思:(关东,关东)

    1.指函谷关、潼关以东地区。
    《史记万

  • 兴兵

    读音:xīng bīng

    繁体字:興兵

    英语:send an army

    意思:(兴兵,兴兵)
    起兵。
    《战国策东周策》:“颜率至齐,谓齐王曰:‘夫秦之为无道也,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。

  • 义士

    读音:yì shì

    繁体字:義士

    短语:侠客 游侠 侠

    英语:righteous man; a high-minded person

    意思:(义士,义士)

  • 群凶

    读音:qún xiōng

    繁体字:群凶

    意思:众奸;众凶逆。
    汉·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欃枪旬始,群凶靡余。区宇乂宁,思和求中。”
    《三国志魏志文帝纪》:“汉道陵迟,世失其序,降及朕躬,大乱兹昏,群凶肆逆,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